[西螺鎮七崁武術]
由於三十幾年前華視「西螺七崁」電視劇的風行,西螺七崁的武術漸為人知。七崁的武術發源地為現在廣興里一帶,廣興武術館「振興社」的創辦人為劉明善,門徒都敬稱他為「阿善師」。阿善師與西螺七崁廖姓人是同縣老鄉,年輕時習武少林寺,擅長金鷹拳。清道光年間,他隻身來台,此時正當清朝國勢日微,內憂外患接踵而至,台灣盜賊四起,嚴重威脅民眾生活,便在這迫切的情況下,七崁各村莊的武術館成為地方上的自衛訓練機構。而後遠近慕名前來學習者逐漸增多,習文習武,高手輩出,聲望傳遍本島各角落,部分技藝甚至更流傳至日本。為人極重義氣的阿善師,受到「七崁」子孫們敬奉。
現今,西螺街上仍有許多國術館,只是通常只有廟會慶典,才見得到這七崁的武術功夫了。
![雲林縣/西螺鎮/[西螺鎮七崁武術][延平歷史街區(西螺老街)][西螺鎮廣福宮]](http://photo.network.com.tw/scenery/CAEB192C-3D57-4A24-817A-692DA7E26EF3_c.jpg)
地址:
雲林縣西螺鎮廣興里廣興路70號。
[延平歷史街區(西螺老街)]
西螺鎮與老街
西螺早期為台灣水陸貨運交流的重鎮之一,當時最熱絡的商業交易場所就是現在的延平路,商店、茶館、旅社、藥舖等等,南來北往、車水馬龍,其盛況非今日所能及。
延平歷史街區介紹
西螺老街指的就是延平路,而延平歷史街區則是由大同路、中興路、修文路、中山路、仁和街所包覆之範圍,西螺延平老街與斗六太平老街的建築,屬於同一時期,皆是日據時代時所引進的巴洛克式風格建築,約有六十多年的歷史,大多為二層樓或三層樓,應用開模印花、洗石子、貼面磚的手法,來做為建築的主體,每棟屋身正面上層造型多樣的女兒牆,是整體建築最醒目的部份,其圖樣採幾何形式,以及流線形變化,輪廓鮮明,簡潔有力,四柱三間的設計是典型分段隔面方式。
延平歷史街區建築特色
每棟建築最顯眼的女兒牆,有多種不同的設計,常見的為扁長形外加出挑窗臺,屋頂部份,以各式山頭做裝飾,是延平老街較常見的一種設計,其中以破山頭形最具特色(破山頭形是指在三角形或半圓形的頂端做缺口的一種特殊設計)。而街上的金玉成鐘樓也是延平老街的一個獨特座標。
![雲林縣/西螺鎮/[西螺鎮七崁武術][延平歷史街區(西螺老街)][西螺鎮廣福宮]](http://photo.network.com.tw/scenery/B8A27000-06F8-4FBD-B4AE-58B52FBA9AA6_c.jpg)
地址:
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與大同街交叉口。
[西螺鎮廣福宮]
廣福宮俗稱新街媽祖廟,創立於西元1644年並曾歷經數度改建。奉祀主神也是天上聖母,又稱開基大媽,是先人自大陸渡台,開拓西螺時向湄洲媽祖廟分出金身,迎至西螺奉祀的。
本宮的興建歷史,與舊西螺成立新街有關。西螺一度稱西螺街,由於發展快速,嘉慶年間,街南面又發展成一街市,稱新街,原來的西螺就稱舊街。由新街的廣東和福建居民合建此廟,故名廣福宮。廟內雕樑畫棟,手工精細,並存有古匾數塊。平時香火鼎盛,是西螺信仰中心之一。
![雲林縣/西螺鎮/[西螺鎮七崁武術][延平歷史街區(西螺老街)][西螺鎮廣福宮]](http://photo.network.com.tw/scenery/9D5BC9D2-147B-4CFF-A23E-704D795CCDFB_c.jpg)
營業時間:
西螺鎮廣福宮/洽詢電話 05-5863483。
地址:
雲林縣西螺鎮廣福里11鄰新街路32號。